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

父子. 藝. 情 (上)

攝影: 何浩然先生

陳用博士家學不凡,人生路也不一樣。
念化學,又懂詩;半生執教鞭培訓教師,公餘翰墨,五度入選重要項「藝術雙年展」。一幅行書手卷,香港藝術館願出重金三萬元購藏。
他的父親,是已故廣東藝壇名宿、篆刻有「邊款王」雅譽的陳語山(1904-1987)
「藝術是他的生命,對我來說,是興趣,開心就OK!
大師在前,沒有壓力?
「爸爸沒對我要求太多。如今我沒刻意追隨他的風格,也不著意避開,順其自然最好。」
求雅淡、不造作,令人想起陳語山的篆刻名作「不以立異以為高」。
陳用坦言,年輕時不懂得父親,如今屆耳順之年,父子的藝術理念,卻在微妙中遙遙相合,一脈相承。


印文:不以立異以為高
邊款曰:「萬樹堂主人論近人作書畫,多競偏鋒,故標奇異……蓋用筆必須從中鋒痛下苦功,日久裁有可觀。前代大家作品之能溫厚樸雅,實緣于是。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父威
父親1949年自內地來港定居,家境不寬裕。一家五口,擠在不足二百呎的徙置區房屋,寫字、畫畫,都在吃飯的摺檯上。
 

印文:賢者此樂/邊款:用兒屬製此以助臨池之興
小時候,頗怕爸爸。他有父威,尤其專注創作時,心情易煩燥,我在家走路也得小心,萬一碰到桌子,必定捱駡呢。
不過在斗室過活,也有好處。父親一舉一動,我都瞭如指掌。
他教學生,我在旁看。他親自教我寫字並不多,但家中碑帖唾手可得,小學時我已寫篆書,當時很有自豪感,後來自學隸書,大學時已開班教同學了。












傲骨

篆刻:嶙翁
邊款:余生來要有傲骨,不能屈身逢世,故自號嶙翁



自稱臣是酒中仙

據說,陳語山好酒,「每操刀座旁必置酒」,實情是否如此?
陳用微笑回應說:「文章是這樣說的」。

爸爸的齋號叫「不及室」,是寄情書畫,榮辱不及身的意思。
他個性孤高,不理錢財事,也不善逢迎。在香港投契的藝壇朋友,大抵只有楊善深,和同樣無酒不歡的羅叔重。因此比起很多人,不算吃得開。
教學生,只要拜了師,便不收學費。他喜歡到茶樓吃飯,學生結帳便可以。到晚年,主要靠篆刻為生,潤例卻不高,生活只算粗安。
但他的藝術天賦確很高,書、畫、印多方面,都到家,而且意境高雅。我認為,他繪畫的造詣高於書法,印章則高於畫,而印章的邊款,有自己原創的面目,可謂獨步,應比印文更高。從邊款可看出,他在北魏書法下過苦功。

工夫深處卻平夷
爸爸年紀頗大,我才出生。我年少無知時,他已是大師級,在藝術上根本談不上交流。是他過身後,我編纂他的作品集,才逐步有深刻認識。
他很早就立志,十七歲在廣州跟嶺南派大師高奇峰學西畫,後來始終專注中國藝術,孜孜不倦。談到藝術目標,就如他刻的一方印「工夫深處卻平夷」:貴在雅醇,不在矯飾。說得淺白,就是不造作。也許作品看上去沒甚麼特別,但實際上每部分細看,都特別,都有過人之處。
我自己的追求,亦是如此。有人標新立異以為高,其實是功夫未到家,才造作。好像女孩子天生麗質,便不必濃妝抹豔,淡掃蛾眉已可以了。其實只要多寫不同碑帖,風格就會自然出來。


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

學書針砭-四

漢隸魏碑古樸多姿,但要學得到家殊不容易,陳文傑老師是寫碑的大行家,饒有心得,今期「學書針砭」輯錄老師的部分點評以作分享,祈望對讀者有所啟發。





「漢碑石門頌雄野豪邁,跌蕩多姿,行筆秀勁圓緻,學者倘非使轉善用捲毫澀進,不易得之。」(語錄《陳文傑臨漢魏六種》)





「漢張遷碑結體嚴謹,用筆方圓皆妙,渾厚凝重,古拙樸茂,為學書入門最佳法則。」(語錄《陳文傑臨漢魏六種》)

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

陳文傑先生紀念特集

我們景仰尊崇的香港書壇一代宗師陳文傑先生於二月與世長辭了,在感到悲愴之餘,難忘陳老先生對香港書壇的貢獻,難忘先生精妙的作品,更難忘先生誨人不倦的精神。
本刊今期製作特集,請來陳老先生的大弟子、香港書法家協會會長陳夢標先生和協會主席方志勇先生,訴說老先生的生前軼事和書藝成就,以表達我們的追懷與紀念。 
陳文傑先生(1926-2011)生平簡介
生於廣東番禺,號「琴書閣主」,香港書法家協會永遠會長。從事書法教學數十年,桃李滿門,香港多位著名書法家和教育家,如陳夢標、馮一峰、黃炳培和李紀欣等,都是他的學生。
書法得《石門頌》神韻,有「石門王」之稱,於北碑《鄭文公》和《張猛龍》等用力深湛。作品在1972年中國美術協會主辦的書畫展覽中首次展出,77年於「當代香港藝術展覽」獲市政局藝術獎。作品收藏機構包括香港藝術館,和中國北京中南海藝術館等。出版作品集逾十種,包括《陳文傑臨漢魏六種》、《勸世書法》和《隸書歸去來辭》。


陳文傑先生臨黃庭堅冊頁局部


街邊寫招牌
陳夢標:五六十年代時,我還是中學生,當時陳老師已在深水埗東京街擺檔寫招牌。當時的文化人都是這般辛苦。我路過,常看他寫字。他很勤力,寫完招牌後,就在厚厚的電話簿上練字。試過一看便看足兩小時,結果引起他注意,就此機緣巧合相識,後來成了他的大弟子。

陳文傑先生(1926-2011)生平簡介
生於廣東番禺,號「琴書閣主」,香港書法家協會永遠會長。從事書法教學數十年,桃李滿門,香港多位著名書法家和教育家,如陳夢標、馮一峰、黃炳培和李紀欣等,都是他的學生。

書法得《石門頌》神韻,有「石門王」之稱,於北碑《鄭文公》和《張猛龍》等用力深湛。作品在1972年中國美術協會主辦的書畫展覽中首次展出,77年於「當代香港藝術展覽」獲市政局藝術獎。作品收藏機構包括香港藝術館,和中國北京中南海藝術館等。出版作品集逾十種,包括《陳文傑臨漢魏六種》、《勸世書法》和《隸書歸去來辭》。

   

街邊寫招牌
陳夢標:五六十年代時,我還是中學生,當時陳老師已在深水埗東京街擺檔寫招牌。當時的文化人都是這般辛苦。我路過,常看他寫字。他很勤力,寫完招牌後,就在厚厚的電話簿上練字。試過一看便看足兩小時,結果引起他注意,就此機緣巧合相識,後來成了他的大弟子。



陳文傑先生大第子- 陳夢標


老師最令人緬懷的,是他從不擺架子,對待學生猶如朋友,課餘常一起食飯、搓麻將。那時我們叫「老師牌」,皆因打牌規則由他來定。老師有很多樂趣,彈揚琴很到家,曾與已故名伶新馬師曾伴奏,又是釣魚「發燒友」,當年為釣紅斑,常租船出海遠赴西沙兩個星期。

追隨他是福氣 我常想,有幸跟他學習,是福氣。他教學生是毫無保留、很細心,批改你的功課後,往往寫一趟示範給你看。怎樣做臨摹工夫?他很開放,會建議你選自己最喜歡的碑帖,得著才最大。他常鼓勵我們多臨摹,寫十次,就有十次不同體驗,但要注意學到十足沒用,你要寫出自己面目,要寫出精神來。

我只佩服他一人
事實上,他是書法的全才,各體皆有水平,論書藝,我只佩服他一個。
難得的是,老師名氣大,卻慷慨,不贊成惜墨如金,總之你喜歡書法、喜歡他的字,他就有求必應。他說:「只要別人喜歡,我送他作品,他就會珍惜,比賣給他更好」。

其實老師早於三十多歲患過鼻烟癌,後來康復,對人生看得開。晚年大病中風,確令他少了許多人生樂趣。但他一生熱愛藝術,又懂得享受人生,可說是無憾了。


引領香港書壇闖高峰
方志勇先生:

香港書法家協會主席方志勇先生


香港書壇有二次「爆發」,第一次是陳老師寫《石門頌》,他能寫出《石門頌》的趣緻和變易;第二次是他寫《嵩高靈廟碑》,寫出了此碑的空靈。以我看,寫《嵩高靈廟碑》國內還沒書家寫得比他好,包括孫伯翔。


陳老師寫《石門》在香港是空前的。77年藝術雙年展,隸書作品《歸去來兮序》是他的書法藝術一個高峰期。作品揉合了《張遷碑》、《禮器碑》和《石門頌》三碑之長而出。
晚年寫《嵩高靈廟碑》進入了另一個境界,書法藝術跨進一大步,將其與行書結合,更是意趣萬千,古樸生姿。陳老師寫《嵩高靈廟碑》踏實平和,以神采為上,筆力渾厚,入木三分,不似許多國內書家,寫得狂或乖張。他以靈性的筆觸寫出此碑的輕靈、意趣和動感。

裹鋒寫字,入木三分

陳老師寫字的特點是喜裹鋒逆劫寫字,這樣可使線條產生澀峻的質感,入木三分,避免線條浮滑之弊。
當然,這要有高超駕馭毛筆的能力才可做到。陳老師寫字從來不揀筆,往往隨手拿起一支筆就可以寫,不管是新筆、舊筆、殘筆或禿筆,他都揮灑自如。此外,陳老師寫冊頁很精,冊頁難寫,一來紙難寫,難入墨;二來長長一本冊頁,不能有錯,但陳老師膽色過人,揮灑自如。寫冊頁之精純,香港書家難出其右。



碑意書<秋興八首之三>條幅


有求必應
陳老有書壇「黃大仙」之譽,別人求字,常不問價錢,只要懂書法就會寫給對方。他教學生也不為錢,只為推廣藝術。許多時只要學生願意寫,他都不理會時間,讓他留在書社練字的。更難得的是,每個學生交習作,他都會重新示範寫一遍,這樣容易激起學生的上進心。
所以,不論前輩或後輩書家都很敬重陳老師,不僅敬重他的書藝,更敬重他的為人。為紀念陳老師,香港書法家協會準備為老師舉辦遺作展,並出版精美的書法集,已向大會堂排期,希望可以盡快成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