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

李頌翔:書畫是畢生修養

李頌翔花鳥兩屏之一〈隨緣〉 2008年 水墨宣紙 180 x 48厘米


李:「〈隨緣〉題材傳統,但荷花造型和布局,是前人所無。〈道法自然〉進一步走出「花鳥人物」範疇,畫抽象多維時空,有道家太極圖,也有星球,但筆法仍植根傳統,用墨有乾濕濃淡。




變化傳統是修煉過程:先有〈隨緣〉的紮實根基,才可以畫〈道法自然〉。書畫有本身規矩,不能將西方那套硬搬過來,要變化,是在這個範疇中去變,懂的人自然知你有沒有份量。因此做工夫不是先求新,而是先求好,寧願似傳統,先打好基礎。 
潘天壽說,學中國畫要學白描、學書法才是基礎,毋須學掃描。國畫西畫要分開練,否則作品會不中不西,不倫不類。



 李頌翔〈道法自然---太和〉 2008年 水墨宣紙 230 x 75厘米
 


好的書法讓人賞心悅目,但要懂得品味妙處,並不輕易。尤其當今中國書法,受西方意念洗刷,如何看待?
《墨想》一週年號,請來書畫和設計界翹楚集思廣益,談談何謂好書法、傳統和現代如何交流。陳用博士分享傳統的耐人尋味;創作「紅白藍」系列的設計師又一山人,罕有詳談書法心得,其見解與名書畫家李頌翔,竟如出一轍:書法是學做人!李頌翔還坦率批評「以新為好」的浮躁文化,值得深思。

「新」不等於「好」
李頌翔:創新,當然不反對,但路要行得正,基礎要打好。不少人如今懂皮毛就扮大師嘩眾取寵,浮躁!一些美其名為書法作品,線條都沒有。談中國書畫線條不行,沒用了。西方反傳統的後現代作品,更是「皇帝的新衣」。百花齊放?實際是群魔亂舞!

要清楚,「好」和「新」是兩回事。以新為好大錯!傳統不是古老,是人類智慧;不是技巧,而是文化。書畫,是一生一世修養,真正基礎是學做人:「孝順父母、尊師重道」,這是文化根本

《墨想》:將創新與優秀劃上等號,是西方觀念影響吧?

李:對,自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,中國優秀文化承傳斷了百年,成了「游魂」。書法獲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,有何值得高興?事事求外人肯定,民族自信心未恢復。一些藝術家,也只顧做有「綽頭」的作品,希望賣多少錢一呎。賣樓麼?很悲哀,將作品當商品,沒有靈魂呀。

筆情墨趣是智慧
《墨想》:對傳統藝術乏信心,我們觀察是,懂欣賞書法的人不多,是故難以認清箇中的優秀處了。

李:這正是要害:中國人連自己的好,都不明白。

當年畢加索和齊白石見面,說中國的梅蘭菊竹、書法,西方人永遠做不到。是英雄所見,他知道西方沒有這個文化背景。梅蘭菊竹,不是花這麼簡單,是君子,要你學做人。

書畫境界之所以高,是重視「精、氣、神」,不似西方重「光、形、影」。兩座藝術高山各有千秋,但境界那個高?當然是前者,「精、氣、神」是智慧,「光、形、影」則放眼皆見。書畫以氣韻生動第一,談筆情墨趣,其他視覺藝術那會這樣說?齊白石的水墨小蝌蚪,沒色彩,好不好?很樸實自然,好!臨畢加索,我有信心,要臨齊白石的氣韻,難呀!

又有人寫書法不用毛筆。怎能?毛筆是古老,但要表現線條生氣,有何工具做到?電腦也不能。毛筆不能放棄,因為離不開,是根。線條則是骨,是民族精神風骨,也是千古不變。

要深處掘、高處走
《墨想》:也許有人會詰難,西方藝術不只「光、形、影」,如印象派繪畫,又如抽象表現主義代表人物波洛克(Jackson Pollock)的作品,是否有中國草書的味道?

李:印象派、野獸派和立體派,確是脫離了光影追求,表現藝術家個性,是西方藝術輝煌時期,但談印象仍屬膚淺,中國談意象才高!

至於波洛克作品與中國草書,是不能比擬的。波洛克憑感覺噴灑顏色、堆砌畫面、玩物料變化。事實上,西方顏料多,變化多,反映重物質、以新為好的文化。但書畫的「精、氣、神」不是感覺,而是文化。中國文化是往深處掘,往高處走:深處是傳統文化底蘊,高處即「境界」。要寫好草書,想「綽頭」沒用,練十年,也未必寫出剛柔並濟的線條來。

變傳統不離本
《墨》:弄清中國藝術本源後,藝術家總想求變,應如何努力?

李:說唯有傳統最好,確不對,不要被千碑萬帖限死。今人學古人,古人學天地,是謂「道」。碑帖是入門楷模,開始時抄書學法,但你有你感受,橫看成嶺側成峰,書法到最後是抒發,抒發你心中情感。

創新,是你學習方法正確,悟性到了功夫到家後自然而來,字的結構可與古人不同,畫的樹可變、山可變,精神卻與古人相通,萬變不離其宗。甚麼精神?是「儒筆道墨君子氣,天理人倫華夏情」,就是君子文化,儒家講倫理,道家追求樸實自然。

談書法,就是談做人。做書法家,道學問修養和功力,缺一不可。我教學生,但求他們人生優雅一點,愛惜生命和大自然,是大家都做得到,比書畫技巧出眾卻古惑的人,好得多了。


弘一法師作品



書畫最高境界:溫厚
書畫,是寫自己。
作品要流露正氣、清氣,不要張牙舞爪,不要火氣、俗氣和霸氣。清氣,是合乎「法、度」,如做人,要懂適可而止。最高境界是溫厚:是陰柔,是陽剛,即剛柔並濟。
弘一法師的陰柔,可說達至極(見圖),線條又見耐力,柔中帶剛。提按頓挫勾撇都欠奉,如一盤清水你以為用箱頭筆寫?兩回事簡單得嚇人,先置死地而後生,獨創面貌是大智慧。






釋文:儒筆道墨君子氣,天理人倫華夏情



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

創造卓越-傳統與現代的選擇 徐子雄


每個國家長期的發展關鍵全建立於腦的活動工作,創意遠視力上,資訊時代的來臨很明顯的透視傳統和現代的分野,同時亦挑起了思想革命。中國藝術家衝着越國界而來的西方潮流當然有所反應,選擇拒外,或迎外,是仍在爭議中的問題。

每一個時代,當人獲得了新的思想時也會獲得新眼光。從歷史文化看中國繪畫的變革,清代有識之士開始把眼光由東方轉向西方,龔自珍提出過「一祖之法無不變」。戊戌變法乃文化結構的變法,促使東西文化與哲學交流結合,五四運動打開了中國人的思想和眼界。

藝術要像流水生生不息才有生命,國畫並非長期一成不變,過去曾被權威人士所講的「改革派」、「拆衷派」都是畫人因求新求變才作出反傳統行為,香港畫壇亦出現水墨運動,這是六十年代的事了。

「紥根本地,面向國際」是一班香港畫家的呼叫,畫作製造了一種與國內極不相同的畫風,香港的藝壇仍是中西爭放的局面,中國藝術又是傳統與現代的對抗,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國書法一直在傳統保衛者的看守下發展,習書者多依着尊古法尚碑帖的法條下學習,難有志會推陳出新的突破,幸好的被視為民族傳統的書法似乎未受西方藝潮洗禮,加上因素上,民族性的精神內涵與地域性的應用功能,現代風吹不動這樣的藝術,它只好傍傳統而立了。日本之現代書在日本或中國不少的書家眼中還是離經之類。香港曾有前衞之人士嘗試創新,這些作品一出現便被衞道之士批為易折夭的新生。若把書法作為藝術,而藝術要求有原創性,個人及完整性,則書壇之尊師重派學古人之心態當難有所作為了,而亦甘於屈卑而不自知。



文化新巿場愈來愈熱烈,網絡系統把人擠入一個現代視覺世界。中國藝家如何去對待現代,確實傷神,全西化是行不通吧!站穩傳統則與時代脫節,這不是石濤講「筆墨當隨時代」的時代、怪不得,葉爕講:「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,無胆則筆墨畏縮,无識則不能取捨;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」了。

沒有胆識才思的現代人,怎會有國際視野和雄心,取去與强洋争奪中國藝術在國際的地位呢?

編者展廊-第四期

臨摹,是學習傳統書法的不二法門。
由用筆、結構以至章法,古人精髓,漸修而漸悟。初期跟原帖亦步亦趨,後來熟練了,遺貌取神,甚或興來不拘原作而自出新意。臨摹,也可以是創作。
今期編者臨古之餘,也嘗試稍出己意,所得甚淺,期望方家不吝賜教。







 



















周雪君   新莽鏡銘集聯 122 x 22 厘米
釋文:壽如金石,佳且好兮
款識:新莽鏡銘饒有意趣,雪君書於修遠樓。
鈐印:毋相忘、周雪君印

 伍嘉文   以石門銘意書橫幅   132 x 30 厘米
款識:歲辛卯意臨石門銘,香江嘉文於高雲軒。
   此臨石門銘日課雖不甚似,然觀之頗有自然意趣,故姑留之以博方家一粲。
鈐印:伍、嘉文



林賀超   以西狹頌意書斗方   72 x 72 厘米
款識:漢西狹頌渾穆開張, 筆力猶勁, 現試取其筆意書之。歲在辛卯春日, 賀超。

鈐印:倚車閣, 林賀超印, 融會百川, 肖形「馬車」, 法外有法.